30年来,他坚守边远高寒山区,用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的行动,撑起了山区学生探求知识、健康成长的蓝天;他用大半生的默默付出,为留守儿童铺就了一条通向未来的平坦大道。他安贫乐道、师爱无私。他就是丹凤县蔡川镇两岔口教学点教师孙志成。
1992年8月,年仅20岁的丹凤师范学校毕业生孙志成背上行囊,沿着崎岖的山路,前往南石门乡马宗良小学任教。从此,他一头扎进了丹凤县的北山,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。
那是一所地处高寒山区的村办小学,校舍是土坯房,屋顶没有顶棚,窗户没有玻璃,离家40多公里远……孙志成一年只能回家两次。一年后,孙志成被调到蔡川镇两岔口小学任教。那也是一所村小,校舍是由一座寺庙改建成的,因年久失修,常常是屋外下大雨,室内下小雨。作为学校负责人的他不等不靠,动手找工具、筹资金,将教室屋顶翻修、操场硬化,并且在院子里种花、种树,美化环境。
2002年以后,由于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,两岔口小学因学生骤减而由初小变成教学点,但孙志成的工作热情却没有半分减退。他既是校长,又是教师;既做炊事员,又当门卫。由于教学质量一直在全镇领先,村民们觉得把孩子交给孙志成放心,因此,村里的适龄学生很少流失,教学点得以保留。
从第一次踏进两岔口小学校门算起,孙志成在这所海拔2000多米的偏远高寒山区学校(教学点)已经足足待了25年。方寸校园、三尺讲台,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他一个人的“舞台”,而学生年龄跨度则从学前儿童一直到小学低年级段,因此,上复式课成了教学常态。他把质量立校视为学校的生命线,多年来,两岔口教学点一直被当地人认为是家门口的好学校。
一个人要带不同年级的几门课并不容易,为提高教学质量,孙志成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精力。他研读新课程标准、阅读各类教学杂志、网上观看名师视频、课前认真备课……课堂中,他制定了“比一比”数学游戏竞赛,研发了“读一读”朗读展示比赛,定期举行班级口算擂台赛、汉字听写大赛,通过一系列的活动,让每位孩子都参与进来,课堂教学秩序井然。课后,针对学生的错误,他总是耐心地辅导。
近30年的从教经历,青丝变白发的孙志成深切地感悟到:一个边远山区老师,倘若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、没有对农家子弟的挚爱,那他就坚持不下去。
山区教学点除了正常教学以外,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管好孩子们的安全和生活。为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项惠民政策落实,面对学校小、经费有限、无法请炊事员的窘境,孙志成只好兼起学生炊事员一职。学校交通不便,供货单位无法送达营养餐,他就每周末自己到县城领取下一周食材。遇到冬天下大雪,摩托车上不了山,他就背扛肩挑走山路将菜运回学校,从来没耽误过学生一顿饭。每天清晨6点,孙志成就起床挑水、烧水、洗菜、切菜、配菜,为做饭做好准备。中午11点放学后,学生做作业,他做饭、照顾学生吃饭,然后洗涮收拾停当,紧接着就要上辅导课。下午放学后,送走最后一个学生,他又开始写教案、批改作业,还要考虑第二天的营养餐,有时还要送家长忘记接的孩子回家。就这样,几十年如一日,他没有半点怨言。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几十年的默默付出,孙志成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。他先后被评为“丹凤县最美乡村教师”“商洛道德模范”“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”,并荣获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第五届“TCL希望工程烛光奖”以及2018年“马云乡村教师奖”等荣誉称号。
总监制:陈俊 监制:高涛 审核:贺晓霞
责任编辑:王倩 网页编辑:王珉惠
投稿邮箱:dftvxwb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