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23日,记者乘车从丹凤县城往北走了50公里,来到了庾岭镇石门塬村。走进石门塬村,看见村民或在制作天麻菌种,或在田间挥动着锄头,或在门前拉着家常。潺潺溪水沿村道而下,一幅动人的春耕村景图缓缓展开。
近年来,石门塬村在丹凤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的包扶下,在石门塬村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,村庄环境变美了,村民钱袋子也鼓起来了。
天麻菌种成致富“金钥匙”
石门塬村海拔1300多米,气候温差大,植被丰茂,温度和湿度合适,是种植天麻的理想之地。每到2月,勤劳的村民就会提前制作菌种,为下一次的丰收播下种子。
“我们村人人都会种天麻,不少人都会做菌种,天麻、茯苓等中药材是本村的主导产业。别看这儿离县城远,但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,全都是天麻的功劳!”丹凤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驻村第一书记何淼说。
村民王桂林正在如火如荼地生产天麻蜜环菌。只见门外是准备装车的蜜环菌种,有几名中年妇女在忙碌地搬运蜜环菌袋。
今年58岁的王桂林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,曾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。退休后,他不但没有闲下来,反而更加勤劳地经营菌种作坊。天麻菌种、茯苓菌种,王桂林都会做,他做的菌种畅销到蔡川、峦庄等镇,常有农户慕名上门来购买。去年,他种植了2亩多地3000多窝的天麻,一时成了村里的天麻种植大户。
“轻轻松松上10万元。”问到年收入,王桂林笑着说,“去年2月,我从汉中引进了黄豆蜜环菌,这种蜜环菌用黄豆、棉籽壳等加工制成,这种菌种发菌快、产量高,还降低了成本,在市场上极受欢迎。”
2月22日,王桂林去蔡川镇谈下了2万多元的菌种单子。与此同时,前来预定蜜环菌的电话接二连三地响。实在忙不过来,王桂林就开出每人每天100元的工资,雇了10名村民来帮忙。
凝心聚力发展产业
“全村种植天麻400多万窝、茯苓20多万窝,这些中药材是我们村的致富‘金钥匙’。”石门塬村文书侯启宏说。
记者走进庾岭镇石门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菌种厂,只见架子上密密麻麻摆放着菌种,菌种一袋售价3元。此时,恰逢一位村民开着三轮车前来购买菌种。询问得知,这位村民名叫梁明生,是村里的脱贫户,他购买了1000袋菌种,想依靠天麻种植继续增加收入。
石门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菌种厂总投资250万元,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。菌种厂投产以来,年可生产天麻等药业菌种20万套,促进了贫困户的产业发展,巩固提升了115户脱贫户的脱贫成果。
“菌种厂成立以来,通过流转土地、发放实物、入股分红、参与务工等方式,共带动131户贫困户发展天麻、猪苓、茯苓等中药材137万窝,安置农村劳动力50多名,实现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500元。目前,村集体经济累计实现纯盈利30多万元,为推动全村优势产业发展、增加贫困群众增收、加快集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”丹凤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驻村工作队队员陈典锋说。
真情帮扶不落下一人
“我72岁的生日过得太幸福了!”1月12日是石门塬村五保户吴存林的生日,他感慨地说。
吴存林无儿无女,年轻时在西安当环卫工,一干就是30多年,后来他年纪大了,不想给国家添麻烦,便申请回到老家,住进了村里的集中供养点,这一住就是12年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慢慢衰老的他生活更加艰难。
1月1日是新年第一天,丹凤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驻村工作队给吴存林送来了蔬菜,表示新年的慰问。闲聊的时候,吴存林无意说出了1月12日是他的生日。驻村第一书记何淼默默记在心里,回去后就和队员商量着怎样给吴存林过一个生日。协商好以后,大伙就各自分工准备。
1月12日一早,何淼和同事开车接走了吴存林。由于是在疫情防控期间,无法给老人买来蛋糕和生日礼物,所以工作队队员们只能带着吃的和饮料,邀请了几位平时和吴存林常联系的老人给吴存林庆祝生日
当天,吴存林激动地流下眼泪:“国家对我们这一代人太好了,有吃的,有喝的,还有这么好的驻村工作队,人生无憾。”
今年44岁的周文付是五保户,也是残疾人,但他身残志坚、自力更生。记者见到周文付时,他正在筛锯末子,用于制作茯苓菌种。
“今年种了2000多窝天麻,预计收入5万多元。我还做了3万袋蜜环菌,已经销了6000多袋,周边的人都来买我们村的蜜环菌。”周文付拿着蜜环菌说。
为了做好菌种,去年周文付还花费2800元购置了锅炉。“村上对我好呀,要是没村上帮忙,我一个人这日子也过不前去。”
前年,村上为周文付发放了5000元产业奖补,鼓励他发展产业。村上还为周文付申请了公益岗位,一个月可增收510元。